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聚焦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师生员工的急难愁盼问题,确立了校领导班子重点解决问题12项、班子成员重点解决问题27项以及专项整治项目3项,覆盖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能力、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等。为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坚持开门抓检视整改,即日起推出【主题教育·整改整治】系列报道,通过“晒”问题、亮进度、告结果等方式,虚心听取师生意见,自觉接受师生监督,让广大师生员工更好地参与进来,齐心协力推进整改整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建章立制颁布《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开展全口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服务,着力打造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高素质“四有”研究生导师队伍。
深入学习调研 明确任务担当
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落地见效,研究生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系列活动。邀请三十余位一线导师围绕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的定位、青年导师成长、导师组和导学团队建设、导师激励和约束机制等主题展开讨论。走进基层学院,听取学院对研究生培养、导师招生权、激励和约束机制等各方面意见建议。奔赴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学联做,围绕“办人民满意的研究生教育”等重大命题学习交流。

强化立德铸魂 优化导学关系
加强党的领导,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贯穿研究生导师全过程管理,作为对导师的首要要求和评聘考核首要条件;落实违反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将立德树人内化到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各环节,引导导师自觉主动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着力构建互相尊重、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谐共处的导学关系,在“学术之星”颁奖典礼和分享交流中,开展书记面对面——师生共话活动,围绕和谐导学关系、导师指导和独立科研能力培养、学术品味提升与家国情怀等问题开展分享。

重视导师培训 提升育人能力
制定《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导师培训管理暂行办法》,构建新聘导师岗前培训、在岗导师定期培训、日常学习交流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导师培训体系,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常态化培训。
积极承办和组织参与上海高校研究生导师专业能力提升学科工作坊,开展导师组和导师团队建设试点,加强老中青导师的“传帮带”,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导师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提升育人能力。

明确岗位权责 健全动态管理
推进导师管理办法落实落地,重视价值引领、强化行为准则、优化培养条件、注重人文关怀。厘清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学术规范训练、培养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育人职责,保障导师权利。
通过新聘导师资格评定、导师聘期考核等审核环节,辅以招生资格年度负面清单审核制,进一步完善进退有序的导师动态管理体系,督促导师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学术水平,保持与时俱进的科研敏锐性。

完善评价体系 重视育人实绩
组织各一级学科结合自身特点和定位,制定《研究生导师选聘和管理细则》,细化导师科研和育人要求,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引导研究生导师育人能力的持续提升。
树立研究生导师先进典型,对“学术之星”指导教师、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在研究生培养中取得突出成效的先进个人及其育人事迹,加大表彰和宣传力度,倡导“平允尚贤,求真问道”的踏实教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