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整改整治 | 医校联动齐发力,助力学生“心”成长

来源: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3-09-05浏览次数:43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聚焦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师生员工的急难愁盼问题,确立了校领导班子重点解决问题12项、班子成员重点解决问题27项以及专项整治项目3项,覆盖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能力、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等。为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坚持开门抓检视整改,即日起推出【主题教育·整改整治】系列报道,通过“晒”问题、亮进度、告结果等方式,虚心听取师生意见,自觉接受师生监督,让广大师生员工更好地参与进来,齐心协力推进整改整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主题教育期间,为及时回应学生对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关注以及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心理工作的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我校聚焦学生反映较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需求,挖掘校内各育人主体心理教育与支持资源,协同沪上专业医疗资源,医校联动内外齐发力,全力推动心理育人的全员参与性、全过程的衔接性和全方位的渗透性,助力学生“心”成长。

重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在第一课堂,开设《大学生心理修养》课程,定期组织集体备课会、课程沙龙,通过优化课程大纲、调整教学设计、改善教学方法,多方位多角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个体性、体验性要求,同时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学情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团队研讨、心理主题微视频自主制作等多种教学形式丰富课程内容,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获取及运用。

在第二课堂,通过开展心理主题系列各类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习调节情绪,学会关照他人,培养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心理品质。2023年3月-5月,以“润泽心灵 美好时光”为主题开展年度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在学生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展六大类实践活动,包括“知心护航”类活动9场次,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和保健意识,展示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慧心成长”类活动20场次,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生命教育、心理韧性、幸福美好生活等主题活动;“健心向阳”类活动14场次,通过素质拓展、定向打卡等调节情绪,纾解压力,增强体质;“润心关爱”类活动5场次,心理疏导减压;“暖心相伴”类活动3场次,把缓解心理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齐心育人”类活动8场次,协同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特别是专业医疗机构的指导与支持,如实地参观杨浦精神卫生中心等实践活动,成为活动季中的热门学习项目。活动季期间,全校4300余人次参与其中。

拓展线上第三课堂,延展心理育人微课新模式

3月-5月,在杨浦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医教结合”试点项目组的支持下,学校牵头精心打造了“润泽心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微课建设项目,邀请沪上心理学或医学专业方向老师和医生共同参与课程建设与微课制作。根据学生调研及各高校心理中心接访较多案例等调研信息,聚焦学生最关注最急迫需要的主题,一期建设并推送课程9项,包括学习方法、生涯规划、认识焦虑、“预习”抑郁、调节情绪、正式恋爱与单身、人际交往的艺术、掌握精神类药物的知识等。5月-6月,微课推出后,阅读量约达3000人次,后台收到学生评价均为好评。

多方协同聚合力,心理守护不断线

截止目前,我校已陆续同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签订医教结合协议,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达成战略合作,主要围绕“坐诊”、科普讲座、学生转介“绿色通道”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丰富我校心理工作队伍人员结构,创新医教结合工作模式,共同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学期中,为学生提供日常心理咨询服务,周二、周四、周五聘请主任医师进校“坐诊”,对可能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预判,及时开通学生转介“绿色通道”;假期里,持续提供24小时心理热线服务,为同学们提供“永不失联”的倾诉空间。

此外,为进一步优化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由学研工部牵头,已建立并实施每月专题动态联席工作机制,同时拟定《上海财经大学学生应急现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办法》(审议稿)并试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