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根据学校主题教育工作部署,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元春以《高质量发展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复苏》为题讲授专题党课。党课内容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从思政视角、学理层面进行阐释与解读。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金融学院以及学校机关第十一支部的领导班子成员和师生党员代表参加党课学习。党课由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王昉主持。

刘元春校长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高质量发展理论进行了很好的理论深化和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他表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有几大抓手,包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他从学理上对扩大内需宏观经济政策与凯恩斯主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供给学派的区别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建议在政策上要做好短期和中长期的有机结合,既解决短期所面临的问题,又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六大统筹”、三大目标和五大政策,刘元春校长表示,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要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既要做好当前工作,又要为今后发展做好衔接。
关于中国经济复苏情况,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行了评估——“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刘元春校长结合会议精神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他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林立国主持交流讨论环节。他表示,从高质量发展理论到宏观经济经典理论,再到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刘校长都有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将党课与研究有机结合,为大家带来了印象深刻的一课。
发展规划处处长张锦华表示,党课内容对中央政策进行了研究,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积极发挥了财经类院校资政启民的作用。关于理论经济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发展规划处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了学科现状,希望能够形成冲一流的工作方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凝聚团队合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学科长足发展。
经济学院院长周亚虹认为,党课将中央的大政方针融入宏观经济和微观研究,非常有启发性。希望学院的课程育人、思政育人等工作能够以此为指导,培养学生对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兴趣,引导大家关注社会现实,在建设好拔尖人才基地、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同时,促进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
金融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杨金强谈到,党课梳理了党的十九大以来高质量发展从提出到深化的过程,对新发展理念以及当前国际关系进行了分析,用学理讲政治,从经济学经典理论的角度阐释国家战略,有着很好的指导性。放眼未来,希望能够进一步激发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刘元春校长就大家的发言进行了回应与总结,他谈到,学校对学科发展有着成体系的布局,既包括建设以应用经济学为抓手的双一流学科,也包括旗帜鲜明地抓好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统计学等学科建设,同时还要夯实其他相关学科。其中,理论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关系到学校能否建成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包括培育良性发展的平台,打造梯队化的团队,形成适应中国化可持续的一套体系,总结优秀成果等,要在国际化本土化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中寻找到一条与时俱进的新路,讲好中国故事,把学生培养成财经领域的卓越人才、领袖人才。

刘元春校长在党课开始前还参观了经济学院初心党员活动室。

(供稿:张送萍 供图:烟文雪、张送萍 编审:任斌 收稿日期:2023年5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