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委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与音乐的国际传播专题辅导报告暨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由校团委艺术实践教育中心张天老师主讲。学院党政领导、党委委员、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学生代表共同参加学习会。学习会由学院党委书记杨鸿主持。

杨鸿同志在主持中强调,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和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学院党委组织开展本次学习会,旨在进一步增进师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报告中,张天老师从历史出发,回溯了从先秦时期到近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历程。张天老师表示,丝绸之路最初是以经济和政治交流为主要目的形成的;伴随着经济和政治的交流,随之而来的是文化和艺术的交融,中国的音乐也因此显露出浓郁的国际化特征。随后,张天老师以琵琶、阮、二胡三种深受“丝绸之路”民族融合影响的乐器,表示当今的中国民族乐器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当时的丝绸之路传入,并与中国乐器结合、发展而最终形成的。校学生民乐团三名成员分别演奏了《送我一支玫瑰花》《丝路驼铃》和《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三首乐曲。张天老师表示,三首作品各有特色,既蕴含着中国西北地区民族音乐的浓厚风格,同时也带着浓郁的中亚音乐风格,这就是音乐的国际传播。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报告中,张天老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2016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及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坚持、发扬丝绸之路精神,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学院副院长荣军表示,“下一步,通过进一步深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院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努力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今年5月,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院党委启动党建引领国际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项目。学习会现场,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0余名国际学生也共同聆听了辅导报告。来自马来西亚的侯妍嫣在报告最后演唱了国际文化节主题曲《四海同心》,她表示,“今天的报告很好的诠释了‘四海一家’的理念,作为马来西亚华裔,我很高兴能够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和马来西亚的经贸和人文交流不断加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我们学校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也越来越多。”学院党委正处级专职组织员蔡蓉表示,“张天老师引经据典,民乐团的同学现场演奏,带我们走进了被称为贸易之路友谊之路的古丝绸之路,沉浸式的教育方式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第一要义的“一带一路”的倡议。”

学院党委委员王玲在总结中表示,辅导报告通过音乐传播的视角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以来中国同沿线各国的交流日益加深。下一步,学院师生要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供稿、供图:张剑 编审:张勃欣 收稿日期:2023年5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