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数学学院领导班子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在红瓦楼826会议室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行学习研讨。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福忠主持会议,院长程晋领学,副院长王燕军、院党委委员江渝、专职组织员张雁参加会议。

院长程晋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发展”三个角度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开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纵观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目前唯一适合且可行的治理路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定位了中国发展的生态文明战略取向,而且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一条适合且可行的治理方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程晋院长强调,数学这门学科在强化生态环境的检测和预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高效的环保设备和工艺,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以及评估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要把数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支持和实用工具,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副院长王燕军表示,在主观意识上,我们要认识到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资料的生产都是依赖于自然界的。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她提出,绿色教育在高校里有待更深入的落实。在大学生群体中,绿色教育可以衍生到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教育。大学生只有有了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才能在生态、环保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院党委委员江渝谈到,环保教育需要持续、长久的坚持下去,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此外,环保行业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废弃物处理、水处理、空气污染控制、能源管理等。未来,环保行业的前景会更加广阔。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数学”这把“利器”拓宽就业渠道,把就业方向瞄准环保实体企业,分散金融行业的就业压力,是数学学院在人才培养需要思考的方向。
最后,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福忠谈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种立意高远、格局宽广的生态文明新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学校里呼吁的“光盘行动”,“绿色节能”,都展现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践行。如今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渗透到全社会的各行各业,我们要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为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供稿/供图:陈逸云 编审:谢雅靖 收稿日期:2023年5月24日)
